备考公务员历史常识:五代、辽、宋、夏、金(907年至1271年)
中国境内辽、宋、西夏鼎立女真兴起后,先后灭辽和北宋,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二)经济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北经济都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三)少数民族政权与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并立,其间有战有和。少数民族统治的边疆地区,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二)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俱寇仇。明清民国封建毕,社会主义得自由。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三)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

2018年公务员考试之战争历史常识解读
〖Ⅰ〗、【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
〖Ⅱ〗、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Ⅲ〗、我认为是B。高射炮击落敌机的命中率只有4%,但这是在战争结束后统计才知道的。战争中,高射炮作为强有力的武器,是足可以吓人的,在陆地上威力无比,谁也不知道它的命中率其实那么低。

行测中的历史文学常识一般考哪些板块?
行测常识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法律、马哲、科技、历史、人文、地理和经济等学科;考生复习的时候应该侧重在法律和科技人文地理方面,这些基本占到了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二以上。从近三年的题目来看,人文常识的题目一直占有相当比重,中公教育专家在本文从不同方面,对人文常识总结归纳。
常识部分在行测试卷中占比较大,但大多数考生得分率太低,为了提升考生这方面的竞争力,在此以历史人文方面的考察技巧和广大考生进行分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备考复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省考行测常识知识积累:古代文学常识,一块儿来练习一下吧。例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的理念。
文学常识考查形式一般为:作品与作者(作品与人物),作品与体裁、出处,典故等。行测类比推理题解题思路:先弄清题干所给的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找题干逻辑关系的方法有:遣词造句法和横纵对比法。明确各种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是日常需要关注热点,认真积累。每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往往有1-3道常识题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时事热点若花大量时间专门复习并不能卓有成效,而且长线复习效率很低。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积累,时刻关注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看到了就用心记下来。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 书法四体:正、草、隶、篆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山水阴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伯(孟)仲叔季: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省考行测文学常识重点: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大家赶紧来学习一下吧。树木类的意象:松柏:傲雪斗霜的典范,常用来寓意正直,坚贞,顽强。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愁别绪相联系。柳树:送别。

公基常识丨中国历史上常考的战争汇总(1894——1979)
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战争篇章(1894——1979)1894年,甲午风云开启,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辛亥革命的先声在武昌起义中爆发,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的武昌起义,如同一道闪电,拉开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序幕。两年后,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的序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以及考点 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考点:导火索: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人物:『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错误,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瑗珲条约》(1858年):中俄签订,中国割让大量领土,东北地区主权受损。《天津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美签订,侵略势力扩展至华南和长江流域。《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被迫扩大割地赔款,司法主权受损。
系统梳理理论知识 首先,在之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把常识部分所有科目的内容都翻阅一遍,看完一遍并做相应的专项练习题,不要求过多,在冲刺阶段挑选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来做,每个部分20-30道题即可,真正达到巩固和复习内容的目的。其次,考题及模拟训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_百度...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举例说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中国近代各阶级救亡图存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促进作用。戊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但因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抵制,最终失败。

2021国考行测人文常识:传统节日
“二〖Fourteen〗、节气”核心考点总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Fourteen〗、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Fourteen〗、节气已完全确立。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名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名,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学习策略 国考常识判断涉及广泛领域,但有一定的命题规律。法律方面,重点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每年约2-3题。历史人文方面,侧重于中国历史人物、传统文化、民俗和历史事件。地理国情不仅包括国内地理,还拓展至世界地理。物理知识则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命题。
国考常识判断题怎么学 国考常识命题范围虽相对广泛,但也有一些固定的命题方向。比如在法令部分中,依然以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令为要点,每年20道考题中平均会涉及2-3道的考题,能够说是咱们的温习要点。
以公务员考试为例,行测常识判断之人文常识题:1)人文知识的考察角度:①考察基本的文化认知。比如,古代的四书五经、成语知识、传统节日与诗词等文化现象。②考察作家、朝代、作品、思想等对应关系。
易错点一:甲骨文 对于甲骨文的认知很多考生都以为是文字的雏型,这一点是错误的。甲骨文是近来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而且是成熟的文字。还有解释近来发现的甲骨文最早是在商朝,并不是原始社会。因此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端。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秦始皇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台儿庄战役 。
中学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历史常识 杜牧,字牧之 ,晚年居于樊川 别墅,因号杜樊川 。与李商隐 并称为“小李杜”。
PK·古代儿童的历史常识 324字·说尽中国历史: 自羲农,至黄帝。 并顼喾,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 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 历宣幽,遂东迁。

2021国考行测常识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
世卿世禄制商周时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主要和“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以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虽然担任大小官职的人都需要学习国学知识和相关的礼仪制度,但也形成了世代垄断的官职,没有起到选贤任能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后期的选官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具体的形式就是根据国家的需要由地方和大臣举荐人才。举荐又多数以“举孝廉”为主,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这种选人用人的方式提升了人才选用的质量。成为汉代的主要选官制度。
【解析】D。开皇之治指的是隋文帝杨坚,A项错误。永宣盛世包括永乐大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B项错误。光武中兴是指光武帝刘秀,东汉,C项错误。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国考历史常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考历史常识怎么学、国考历史常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